迷題:20分鐘就餐時間?學校管理引爭議:找個能好好吃飯的學校這么難?
該校只給20分鐘吃飯的危害有三個。近日,一則家長吐槽某中學限學生20分鐘吃飯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一群中學生朝學校食堂發足狂奔,家長說,學校就餐時間只給了20分鐘,孩子經常吃不飽飯,校方回應給了40分鐘。到底誰說了謊?給的吃飯時間夠不夠,引發網友的爭議和質疑。該校到底給了40分鐘就餐還是20分鐘?一位老師網友說,作為一名中學老師,我能證實該家長所說的話屬實。我也氣憤也提意見,結果還被領導批評,我想罵人!從家長拍發的視頻看,顯然是只給20分鐘,不然,不會出現學生集體跑向食堂的現象。該校只給20分鐘吃飯的危害有三個。一是這種做法會影響學生的飲食質量和營養攝入。學生無法充分咀嚼食物,也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飯菜,導致飲食不均衡和營養不良,長時間如此,極易得胃病。二是這種規定會讓學生感到壓抑和束縛,剝奪了他們的自由空間和自主權,確實有點影響情緒。三是這種做法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培養,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必要的休息和放松。該校是衡水的一所中學,衡水中學的管理方式似乎也在該校推行,規定學生吃飯、起床、洗臉漱口等時間到分的管理方法,有其積極意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時間管理,有網友留言,說“雖然我沒混好,但是到現在我還是保留著起床早、吃飯快、走路快的習慣,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感謝我的高中生活。“但是這種做法,卻是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這種時間管理,是在24小時內,盡可能多地壓縮學生非學習時間,保證學生有更多時間用于學習,以免分心。給學生如此多的學習時間,意味著學生每天要高強度學習,沒有時間去放松,大腦會產生嚴重的缺氧的現象;如果只學習不休息,或者把學習當作人生的全部、把考試成績看成唯一的追求,那么就可能造成嚴重心理失衡,最終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學習不是只呆在教室,學習不是只有課本和試卷,學習成績不是人生的全部,這些道理校長們都懂,可是,我們給學生的,是相反的訓練;我們告訴學生的,是相反的答案,也難怪有不少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是發掘學生人性的善良,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種控制學生非學習時間到分的做法,本質上是強迫學生學習,而且是不科學地學習。因此,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這種時間管理方式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教育人結語該校的規定學生就餐時間僅為20分鐘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注重教育規律和教育方針的貫徹。同時,我們也希望學校能夠積極改進管理方式,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也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通過科學合理的時間管理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平衡學習和生活的關系,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成長。給孩子們一個好好吃飯的時間吧!如果在學校,孩子們連好好吃飯都沒有時間,我們還能指望他們將來能做什么?這件事,你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