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題:“考公算了”,清華博士投簡歷無數卻0offer,聽勸換了方向
“畢業了,就像在玻璃上趴著的蒼蠅,前途是光明的,但是找不到道路。”這個很有趣的比喻,可以用來形容很多畢業生找工作時的狀態。清華基礎醫學專業24歲的博士曉璐也曾處于這種狀態之下。在今年秋招中,她把目光主要鎖定在研發類崗位上。于是她在9月把簡歷投向了康龍化成、百濟神州、甘李藥業等多個企業,結果顆粒無收。很多人投了大把簡歷也沒收獲幾個offer,曉璐只投了幾家,沒有收獲似乎很正常,可是她是名校博士啊,而且她的簡歷顯示她真的很厲害。她16歲考上大學,堪稱天才少女;在本科期間,她獲得過國家獎學金,專業排名第3,每科成績都在90分以上,英語6級高達621分,獲得過很多榮譽稱號,擅長英文寫作,熟練掌握多種軟件,發表過包括Nature子刊一作等多篇高水平論文,等等。她應該就是那種超級學霸,人家開始讀研的時候,她才開始上大學;人家博士畢業的時候,她也博士畢業了。這樣的一個努力又優秀的畢業生,找工作竟然出師不利,誰敢相信?10月下旬,曉璐仍然沒有得到一個工作機會,她想去公司,可是向她拋來橄欖枝的都是博后意向,她暫時還沒有這個想法。有人也說不要做博后,要是產出不好到時候找工作只會更難,而且博后壓力和工作強度只會比博士期間更大。秋招的壓力越來越大,她有些焦慮,經常睡不好。幸運的是,她有一個特別心疼女兒的媽媽,她媽媽常常安慰和鼓勵女兒,說“工作能養活自己就行了,輕松點就行”,還說“要是很辛苦,就把找工作的事情緩緩,可以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并表示要親自去學校接女兒回家。為了緩解女兒的壓力,這位媽媽還說考二三線城市的公務員也是不錯的。曉璐開玩笑說,那就考公務員算了。有了家人的理解和安慰,曉璐也沒那么焦慮了。有人勸她投高校看看,她也改變了想法,決定試試。11月,她開始給高校投簡歷。其實她最初沒打算去高校工作,她覺得老師的主要工作應該是教書育人,可是高校教師似乎更注重科研,高校考核也更注重科研成果這塊。她很糾結,就去咨詢了自己的老師,老師的一段話讓她對高校有所動心。老師是這樣說的:作為教師,雖然一大半身份是科研工作者,不過始終“教”與“授”是本職。經過一番思考,她覺得自己還是很適合留在學術界的。在11月底她終于收獲了第一個offer,是某985高校的副教授崗,有編制。然后,她又接觸了一些高校,發現高校的氛圍還是很適合自己的,于是曾經被企業快要摧毀的信心和熱情又回來了。她決定了,就在高校任職。從秋招開始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了,曉璐經歷了很多,心情也起起伏伏過,幸好很快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她的經歷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呢?首先,家人要多理解和支持孩子,給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溫暖。大人盡量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強加在孩子身上,而去希望他們出人頭地、高人一等,這會給他們增加很多心理負擔。現在學生的學業和就業壓力都比較大,家長要多關心他們,要知道,無論孩子走多遠,家永遠是他們最溫暖的港灣,家人的關愛也是一種力量。其次,可以適時改變方向。一條路走不通,可以嘗試另一條路。要是大型互聯網公司、大科技公司進不去,可以考慮國企央企:國企央企去不了,可以考公務員;公務員不想考,可以先進小點的公司。工作起點重要,人的身心健康更重要,適時改變就業方向,或許人生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覺得呢?(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