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題:廣州開出首張房票!打響一線城市房票安置第一槍
1月5日,廣州市荔灣區在石圍塘舊城改造項目試點率先推進房票安置新模式,該區土地開發中心于石圍塘征拆現場開出了廣州首張房票。1月4日,《廣州市房票安置實施方案》經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房票,即被征收對象的房屋安置補償收益進行貨幣量化后,征收人出具給被征收人購置房屋的結算憑證,被征收人可持房票向參與房票安置工作的房企購買商品房。記者注意到,據荔灣區政府官網所發的廣州市荔灣區房票憑證圖片,房票使用/兌付有效期限為“2024年1月5日至2025年1月4日”。此前,有業內專家告訴第一財經,以往拆遷戶得到的是安置房、補償金,其中安置房至少需等數年時間拿到證后才能上市交易。而房票能讓被拆遷者短期內擁有購房能力,理論上,這能幫助該區域的房地產項目去庫存。但現階段來看,房票帶動所在區域樓市去化效果有待觀察。5日已發放的房票憑證載明房票類型、購房地址、票面金額、政策性獎勵金額、使用/兌付期限等信息,可由本人或其直系親屬購買“定點入庫”的新建商品房源。目前,荔灣發展集團、中海集團、珠江實業、力誠投資公司已納入“定點入庫”名錄。相比其他安置方式,房票制度拓寬了政府安置渠道,有利于激發房地產市場新活力,同時滿足了被征收人的差異化安置需求。據了解,廣州更新項目長期以來存在原址回遷周期長、安置房不匹配、征地拆遷難等堵點。作為一線城市里城中村規模最大的城市,以及首個明確城中村改造將探索房票安置的一線城市,廣州在2023年發布多個政策推進城中村改造。2023年3月,《廣州市支持統籌做地推進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面對民營房企爆雷或導致城中村改造停滯等風險,提出政府認定國有企業為“做地”主體,由做地主體籌集資金,配合屬地政府在指定范圍內開展征收補償安置工作。其中,市級做地主體包括7家全資國企,各區政府(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可認定或組建一至兩家區屬全資國企開展做地工作。條件成熟的其他做地主體需專題報市政府審定。9月,廣州安居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該公司專責從事保障性住房投資、融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其將通過城中村改造轉化、存量房源整租運營等多渠道籌建房源。12月,廣州珠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布《關于組建廣州安居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告》,擬將集團所持廣州珠江住房租賃發展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出資入股至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廣州安居集團有限公司。10月,《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通過,文件提及,“優化成本核算與征拆標準,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機制,拓寬城中村改造資金支持渠道等策略,破解城中村改造難題,提升改造效率。”11月,《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征求意見稿)》發布,這是廣州市首次針對城中村改造進行的立法工作,也是全國首個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廣州制定多項相關配套政策,在6個方面形成政策供給:包括土地管理、產業發展、資金支持、保障房籌集、安置房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