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題:黃仁勛,在任時間最長的科技CEO
整個 2023 年,英偉達是全球市值增長最多的公司,股價漲幅超過 240%,市值增加了 8637 億美元,相當于一年內漲出了一整個特斯拉還多。但英偉達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勛的個人資產 “只” 增加了 298 億美元,不到馬斯克的三分之一(增加 1084 億美元)。主要因為黃仁勛手頭的英偉達股份(3.5%)遠少于馬斯克擁有的特斯拉股份(超過 20%)。考慮到英偉達上市于超級投票權還沒有在硅谷流行的 1999 年,上市后一直只有公司約 3.5% 股權和投票權的黃仁勛至今沒被掃地出門,已經是個奇跡。即使把限定范疇從創始人擴大到 CEO,黃仁勛也是所有科技公司里 “最資深” 的掌舵者。全球主要科技公司 CEO 在任時間超過 10 年的目前有 7 位,只有黃仁勛一人任職超過 30 年。在硅谷,科技公司創始人的股份在一輪輪融資后被稀釋、進而失去公司控制權、甚至被趕出公司的例子比比皆是。1980 年代,個性強勢的喬布斯被早期投資者馬庫拉聯合外部股東間接趕走,十多年后上演回歸救主的傳奇。2000 年,馬斯克被幾個高管聯合董事會從 PayPal(當時就叫 X.com)CEO 的位置趕下,8 年后,他自己也用類似手段趕走了特斯拉創始人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黃仁勛沒被趕走不僅因為其卓越眼界,股權分散其實也幫了忙。英偉達最大股東是投資機構先鋒領航,持股比例只有 8.32%,黃仁勛自己就是最大的自然人股東,不可能僅憑個別大股東的意愿發動權力更迭。股權結構類似的大科技公司還有微軟、蘋果。不過微軟更特殊一點,因為沒人能無視創始人蓋茨的影響力。按照英偉達章程,如果英偉達的董事會認為黃仁勛已經不適合繼續留任 CEO,趕走他的步驟非常簡單:超過三分之一的董事參會、超過一半投票同意罷免他。但這些流程越簡單,英偉達的股權越分散,意味著炒掉黃仁勛的決定只能來自民主決策。而股東和管理層的支持恰恰是黃仁勛最不缺的。不斷創新高的市值和持續穩健的業績已經讓黃仁勛獲得投資人的認可,公司內部上下也幾乎虔誠地信任這位領袖。根據招聘機構 Glassdoor 數據,黃仁勛作為英偉達 CEO 的員工支持率達到 98%,遠遠高于 Google(81%)、亞馬遜(69%)等一眾同行,靠著超級投票權牢牢掌控 Meta 的扎克伯格,員工支持率只有 54%。(邱豪)